首頁 - 教育教學 - 正文

行走的課堂|在曆史的現場 感知曆史 觸摸曆史

創建時間:  2024/11/01  吳瓊   浏覽次數:   

10月20日下午,本學期思想政治理論課選擇性必修課“開天辟地”課程的十多位同學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李瑊教授的帶領下,來到漁陽裡,這個令人肅然起敬的黨史重地,開展“行走的課堂”。李老師在“曆史的現場”,邊走邊講,為大家開設了一場别具特色的黨史“大思政課”。

南昌路100弄2号,門口懸挂的銘牌上寫着:中國共産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顯示昔日的老漁陽裡2号在中共黨史上極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920年,陳獨秀在李大钊的護送下來到上海,在3月寓居老漁陽裡2号,着手籌備建黨工作。與此同時,《新青年》編輯部亦随陳獨秀的到來而遷至老漁陽裡2号,随着《勞動界》《共産黨》等刊物的創辦,這裡成為馬克思主義和革命思想的傳播陣地。正是在這裡,中國第一個共産黨早期組織應運而生,确立了“共産黨”的組織名稱,開啟了中國革命的新紀元。

在李老師的帶領下,同學們在當年的《新青年》編輯部徜徉徘徊,了解首部《共産黨宣言》中文全譯本誕生的曲折曆程,深切感受建黨先驅們為籌建新型無産階級政黨而付出的努力和艱辛。

随後,李瑊老師引領同學們前往淮海中路567弄,深入體會和學習建團先驅們的革命曆程。

淮海中路567弄,昔日的新漁陽裡6号,現在是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承載着中國青年團的成立和發展的記憶。1920年8月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成立,是中國最早的青年團組織。1921年3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臨時中央執委會中央機關即設于漁陽裡6号,俞秀松擔任團中央書記。為了培養黨團幹部,同時确保黨團工作的隐蔽性,1920年9月,黨組織在新漁陽裡6号創辦了外國語學社,該學社實際上是中國共産黨成立的最早的培養青年幹部的教育機構。

在這裡,同學們知曉了楊明齋、李漢俊、俞秀松等人為建團做出的貢獻,了解了從外國語學社走出來的一批有志青年,他們如何在艱苦的環境中堅持學習,如何在革命的熔爐中鍛煉成長。紀念館内還特别設置了互動體驗區,讓同學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曆史背景和社會特點。

在參觀過程中,李瑊老師一再提出,讓大家感覺一下,親臨曆史現場聆聽和體驗,與在教室聽課的别樣之處。她說,身臨其境,更能體悟到曆史的鮮活與豐富,正是在這裡,陳獨秀與毛澤東進行了曆史性的會晤;在這裡,革命先輩們莊嚴宣誓,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産黨早期組織。這些石庫門建築,承載着中國黨史和革命史上的寶貴曆史記憶。通過親身體驗,感知曆史、觸摸曆史,使大家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了中國共産黨的初心和使命。

同學們仔細觀看了館内展陳的許多珍貴的曆史照片,聆聽了講解員的詳細講述,仿佛穿越曆史時空,與當年的“90”後、“00”後們進行了一次心靈的對話,受到了精神的洗禮。通過一天的學習,大家深有感觸,也頗受教益,進一步堅定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奮鬥的信念。

心得感悟:

在新漁陽裡,由講解員帶領我們追憶中國青年團的創始與發展。偉人們的英姿時隔多年仍栩栩如生镌刻在新漁陽裡。我們一面讀着他們的往事,一面震撼于當時學生的先進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即使在外國語學社的生活環境艱苦,政治環境風聲鶴唳,他們仍緊緊捍衛革命旗幟,向着信念無畏前進。在此,除卻有名之士,也了解認識了很多不知名的革命烈士,他們默默為革命奉獻了自己,讓我深深為之動容。

——選修“開天辟地”本科生周莉雅

今日,我有幸參與《開天辟地》的行走課堂感受曆史的痕迹,與曆史上的人與事産生某種共鳴。在《新青年》編輯部舊址,也就是陳獨秀故居裡,我感受着當年的多少革命先驅在這裡工作,拜訪留下的足迹,了解了當年作為建黨前籌備活動的中心點所承擔的事情。不知道就在我們參觀的一個小時裡,當年又有幾人來見了陳獨秀這位領袖,又有幾篇文章從這裡寫出,又有幾份命令從這裡發出?

當下青年應當如何自居,如何建設國家?我想這才是當我們參觀完後值得更深入思考和踐行的問題。

——選修“開天辟地”本科生韓琪昌

在《新青年》舊址,我仿佛穿越回了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這裡曾是陳獨秀、李大钊等革命先驅們傳播新思想、推動新文化運動的重要陣地。站在這裡,我仿佛能聽到那些激昂的辯論聲,看到那些熱血沸騰的青年們為了國家的未來而努力奮鬥的身影。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我看着那些珍貴的照片、文物和史料,我深深地被他們的革命精神和犧牲精神所感動。我也深刻地認識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先輩們的革命精神,勇于擔當、敢于創新,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選修“開天辟地”本科生朱弘嘉

供稿:楊芯懿

拍攝:黃媛傑



下一條: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組織上海高校思政課教師赴湖州開展專題培訓與集體大備課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