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2月18日下午,由上海市倫理學會和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共同主辦的"大數據時代的機遇與挑戰"學術研讨會在上海大學寶山校區東區2号樓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208會議室召開。來自上海社會科學院、上海師範大學、北京工業大學、重慶大學、上海理工大學、上海大學的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黨委書記劉紹學教授首先緻辭,他代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對各位教授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并預祝此次會議成功舉行。 本次研讨會共分上下兩場,上半場專注于大數據時代的多學科思考,下半場聚焦于大數據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讨會由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陶倩教授主持。 大數據時代的多學科思考 大數據時代為各學科帶來了創新性發展,各學科借助于大數據可以實現數據化、個性化、實時化、可視化和智能化。 上海社會科學院成素梅教授的發言題目是:"數字方法與算法偏置"。她指出,随着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和智能化的發展,互聯網不再隻是一個研究對象,而是擴展成為研究陣地。人們通過數字方法對網絡信息和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就可以提出知識主張。這不僅創生"數字人文"這一新的領域,而且提供了科學研究的新手段。然而,數字方法的核心是算法,算法并不完全是客觀可靠的。有些算法是不可解釋的,算法本身會内嵌有文化偏置,還會在運行中出現數據拆分等錯誤。 上海師範大學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蘇令銀副教授的發言題目是:"算法利維坦:智能時代算法治理的合理性證成"。他指出,越來越多的文獻從制度主義和社會治理的角度,研究算法如何基于管理社會複雜性的空前能力來塑造社會秩序。算法治理作為一種新穎而獨特的社會導向出現。它似乎超越了既定的管理範疇和模式,因此,需要一種新的方式來思考如何調節秩序與社會關系。盡管它以一種新穎的方式實現了群體規訓和協調的結果,但仍然可以用霍布斯的政治哲學思想來解釋。将算法治理與此進行比較,可以突出它們在社會政治安排方面的相似性,并具體闡明算法治理如何與利維坦的非政治性特征相類比。 北京工業大學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張恒力教授的發言題目是:"論人工智能時代的負責任工程實踐"。他在闡釋美國、日本、英國、新加坡、中國等國以及IEEE關于人工智能倫理政策規定基礎上,指出這些制度規約要充分合理把握:(1)政府的核心作用;(2)組織的先發引導;(3)人類的核心關注;(4)技術的倫理設計;(5)倫理的責任旨向。責任作為技術時代的重要道德命題,成為倫理學史上重要的研究轉向,這更符合人工智能時代技術風險性、複雜性、不确定性等特點對于責任負載的基本指向性要求。作為工程技術主體的職業工程師的職業責任必然要為新的技術時代的責任導向、承擔、預防等作用發揮更大的應然價值。張教授明确指出職業責任作為尤納斯責任倫理的新解讀,職業責任的旨向從懲罰性、引導性向激勵性過渡,責任主體從個體向集體轉向,這将為深入理解人工智能的負責任工程實踐提供一種新的路徑選擇和責任向度。 上海師範大學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何雲峰教授表示,勞動作為人的自我确證,在其本真意義上應該屬于十分幸福的事情。但在現實生活中,尤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卻出現各種形式的異化,從而背離了幸福勞動的本真意蘊。在這種情況下,克服勞動的異化性,回歸勞動幸福,就是每個人應有的一種權利。大數據的出現在一定意義上是有利于克服勞動的異化性的,因而是有利于保障每個人應有的勞動幸福權利的。因此,利用大數據對勞動幸福的促進功能,擺正勞動對人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防止大數據可能産生的新的異化,是當今世界必然面臨的新問題。要利用大數據帶來的便捷性和交互性,提高人們的勞動意願性,可享受性,美好性及其與人的本質力量的同一性,從而降低勞動的壓迫性和被動性,這是大數據時代的勞動幸福保障必然提出的人性要求。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孫會岩博士提出,随着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大數據、雲計算、機器學習等智能技術不斷對政治進行滲透,日益對國家主權、社會秩序和執政環境等進行深度嵌入與整合,這些智能技術在變遷過程中也蘊含着大量應用場景失控或防控措施缺失等問題,乃至于影響現代國家的政黨政治。一些西方大黨老黨紛紛将智能技術提升到國家戰略高度上,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政黨動員、内部治理、政治傳播,對于中國共産黨而言,借鑒西方政黨在人工智能時代維護政治安全的主要策略,可以為鞏固黨的長期執政地位提供重要啟示。 大數據的到來,對社會公正問題産生了一定影響,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博士生伏志強提出,面對智能時代背景下的社會公正問題,我們要發展智能經濟,夯實智能時代的經濟基礎,彌合"數字鴻溝",消除"算法歧視",以解決社會公正的技術問題。同時要依據公正原則完善社會公正的制度設計,基于法律公正以确保社會公正的最後防線,進而實現智能時代社會公正的構建。 大數據時代與思想政治教育 與會者表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的環境和新的機遇,但同時,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也會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新的問題和新的挑戰。因此,要平衡好大數據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推動大數據技術更好地服務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一步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重慶大學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蒲清平教授以"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四個維度"為題,指出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準确把握移動網絡改變教育客體的接受心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功實踐形成的現實語境,合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優化教育場景,堅持合目的性、合規律性和有效性相統一,才能增進親和力和感染力,提升針對性和實效性。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應該從從認識論出發,研究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變化、挑戰;從價值論出發,研究大數據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和作用;從實踐論出發,研究大數據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與應用;從倫理論出發,研究大數據引發的思想政治教育倫理危機,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創新、方法創新、模式創新以及範式本身的創新。 上海大學王有英副教授分别從大數據的概念、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與特征、大數據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困境、大數據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路徑幾個角度對"大數據與思想政治教育"目前的研究現狀進行了分享。 在談到大數據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問題時,上海理工大學盧岚教授指出:第一,大數據給思想政治教育帶來哪些沖擊?大數據,可視化,GPS定位,人工智能,區塊鍊,5G等信息技術的飛躍,使世界量化成為可能。第二,大數據是否能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論域?如果能,如何将數據範式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範式的一個新的生長點?數據範式引入思想政治教育論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提問方式,思維方式,言說方式發生改變。第三,大數據給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帶來了可操作性。圍繞建構事物與現象同構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型,預測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趨勢。 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博士生周青利提出了人工智能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實現路徑。她認為人工智能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治功能的實現,教育者首先要堅持三個方面:第一,人工智能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堅定理想信念,教育者要有清晰的價值判斷,通過人工智能影響人們的思想、認識和行為。第二,人工智能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應不斷創新。第三,人工智能條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築牢意識形态主陣地,要完善立法,強化監督。 在上海大學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陶倩教授看來,當前社會處于快速發展的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應用于社會治理已經成為新時代的發展标杆。大數據時代的社會治理具有整體性治理、精準式治理和開放式治理的規律,其特征是數據共建共享、大樣本信息轉變為識别信息和單一化社會治理主體轉變為多元化社會治理主體。針對大數據時代的社會治理存在一系列問題:社會治理協作困境、社會治理主體安全意識缺乏和社會治理環境複雜化。陶倩教授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立社會治理主體與客體的合作模式、增強社會治理主體的數據保護和安全意識,培養大數據技術的社會治理專業人才。 最後,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王天恩教授作會議點評發言。他指出,各位專家學者結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專業知識,展示了研究成果,探讨了前沿問題,深化了對大數據時代相關問題的認識,達到了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目的。(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2019級碩士研究生 蒲菁斐、潘亞甯供稿) |
上一條:防控“疫情”,但不停歇讀書的腳步——馬院學子組織開展線上讀書分享會
下一條:全國紅色文化戰略聯盟第一屆理事會在上海大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