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智能社會與文化高端論壇第六期順利舉行

創建時間:  2022/07/10  吳瓊   浏覽次數:   

2022年7月7日晚七點整,由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與智能社會與文化研究院主辦的智能社會與文化高端論壇第六期順利舉行。本次論壇邀請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顔青山教授以“智能的習得性條件”為題作學術報告;上海大學哲學系劉小濤教授擔任主持人,蘇州大學譚力揚副教授和上海大學戴益斌副教授作評論人。50餘位師生參與了本次論壇。

顔老師的講座首先由塞爾的“漢字屋”論證切入讨論,牽引出核心問題:大腦因果力複制究競是智能的必要條件還是充分條件?援引MacQueen、Warfield等多位哲學家的思考結果,顔老師認為,大腦因果力作為智能充足的因果力(full causal power)是成問題的,它隻是最小必要條件(minimal causal power necessity)。進而,顔老師構想了一個思想實驗:有一組理想的三胞胎嬰兒,他們的身體結構完全相同,但他們一出生就被某個科學家分離開來,分别與一隻動物、一個基于程序的人工智能(或機器人)和一個正常成人相處成長。顔老師嘗試論證:(1)與動物相處并成長的嬰兒不會具備健全的智能;(2)與通過圖靈測試的人工智能相處并成長起來的嬰兒,将具備真正的智能;(3)與成人相處并成長起來的嬰兒将具備真正的智能。由此,顔老師總結了自己的主要哲學結論,即“習得性”是智能的必要條件。最後,他分别讨論了幾種潛在的反駁意見,并一一作出了回應。

演講結束後,主持人劉小濤老師對演講内容進行了扼要重述。随後,兩位評論人分别對顔老師的演講作了評論。

譚力揚老師細緻總結提煉了顔青山老師的主要觀點,指出論證可能存在的一些缺陷,如塞爾(1990)論證的5個要點中沒有強調因果力複制隻能通過因果鍊條來實現,而且這點與塞爾的“消極”和“積極”觀點之間的張力有關。并且,譚老師還提出一些研究的可拓展之處,如INUS條件反映的某些問題可能依靠“線性”的因果關系無法實現,另外,因果性是否可能隻是一個“粗粒化”的概念?

戴益斌老師提出幾點質疑:第一,演講中提到的塞爾的因果力的充分性不太明顯。第二,塞爾似乎強調生物學意義上的人腦的因果力,顔老師後面提到的因果力是否等同于塞爾的人腦的因果力?第三,思想實驗引出的直覺是否能獲得很多人的認可?

對上述評論或質疑,顔青山老師一一作了回應,特别是就“智能的定義”“習得的作用”“是否已經有人工智能通過了圖靈測試”等核心分歧,顔老師與諸位老師展開了熱烈的争論。論壇讨論熱烈,刺激思考,取得圓滿成功。

上一條:第六屆上海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青苗工程 暨2022年夏令營成功舉辦

下一條:我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等四門課程獲上海市重點課程立項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