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探讨大變局中的新型政黨政治理論與實踐議題,總結中國特色政黨政治經驗成就,展現中國共産黨偉大政治實踐,推動構建政黨政治學新的自主知識體系,10月29日,由上海大學、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所、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中共中央黨校專家工作室聯合主辦,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高校中國共産黨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分中心、上海大學政黨治理研究中心承辦,以及光明網理論部、《文彙報社》文彙講堂工作室提供媒體支持的第四屆“政黨治理·申城論壇”在上海大學舉行。本次論壇以“新視野新知識:大變局中的新型政黨政治”為主題,聚焦新型政黨政治實踐力量、組織形态、理論觀點、政治實踐及其卓越效能,并在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及文明等要素上,何以曆史性和時代性的建構着人類政治文明新形态等命題。上海大學黨委書記成旦紅通過視頻方式開幕式緻辭,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副院長、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陳曙光,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主任、世界政黨研究所所長金鑫和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黨組成員、二級巡視員陳麟輝出席開幕式并緻辭。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黨委書記王國建出席論壇開幕式,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院長闫坤如教授主持開幕式。來自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人民大學、複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山東大學、上海大學、山東師範大學、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等單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共黨史黨建學、政治學等多學科專家學者圍繞主題展開深入研讨。線上線下300餘人參加論壇。
成旦紅書記代表上海大學對線上線下與會代表表示歡迎。他指出,上海大學是中國共産黨主導創辦的第一所正規大學,剛剛過去的10月23日是上海大學成立100周年紀念日,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大學師生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踐行“養成建國人才,促進文化事業”的辦學宗旨,創辦進步刊物,傳播馬克思主義,開展工人運動,領導罷工鬥争,興辦平民教育,撒播革命火種,在全國各地成立了一批黨的早期基層組織,燃起了無産階級革命的星星之火,赢得了“文有上大,武有黃埔”“北有五四時期的北大,南有五卅時期的上大”的美譽。在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共同研讨大變局中的新型政黨政治的中國經驗、發展邏輯、内涵特征、世界意義等理論與現實問題,可謂恰逢其時,為學習闡釋黨的二十大精神貢獻了思想智慧、精神财富和實踐成果。 陳曙光在緻辭中表示,中國共産黨在世界曆史進程中,走出了一條新道路,即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建構了一種新文明,即人類文明新形态,中國政黨政治是新道路的題中之意和重要密碼,是新文明的重要力量和重要組成。21世紀的今天,中國政黨政治如何在世界的學術舞台上建構起自己的學術體系、概念體系、話語體系,這是當代中國學界的共同使命。“政黨治理·申城論壇”承載着這一非常重要的使命,他相信本次論壇将在中國的學界,對于中國學術的建構發揮重要推動作用,期待論壇常新長辦、辦出水準、辦出特色、辦出品牌,推動中國的學術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金鑫在緻辭中表示,本次論壇繼續緊扣“政黨”這個關鍵力量,探讨如何以政黨治理帶動國家治理、推動全球治理,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在國際格局新舊交替、世界政黨政治交錯演進的曆史檔口,“政黨研究”正當其時,希望政黨政治研究能夠在四個方面有新的突破。一是拓展寬度,對于各個國家各類政黨進行更系統研究。二是加大深度,對于國外政黨變換輪替背後的理論思潮進行深入研究。三是增強實度,多為黨和國家對外交往等提供務實管用的決策建議。四是找準向度,為構建中國特色政黨政治話語體系,服務黨的中心工作做出更大理論貢獻。 陳麟輝代表上海市社科聯在緻辭中表示,政黨政治的運行質量對于國家的興衰成敗起着決定性的作用。本次論壇全方位多視角的深入探讨,将為增進政黨政治動能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支撐。
新型政黨政治是一種具有曆史和現實意義的政治創造。中國的政黨政治完全有别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黨政治,具有曆史的必然性、偉大的創造性、巨大的優越性和強大的持久性。與會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視角進行深刻闡釋。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原校務委員、從百年曆史的角度,回溯中國應對西方現代化沖擊的曆史過程,認為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對于實現中國現代化具有開天辟地的曆史轉折意義,從學術思想、領導力量、正确道路三個方面掌握了曆史主動,使中國開啟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正确道路,開辟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并共時性的型塑着一種新型政黨政治圖景。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研究室主任、世界政黨研究所所長金鑫研究員從世界政黨格局的碎片化和政治人物的個性化、政黨主張兩極化、政黨宣傳的及時化和泛意識形态化趨勢明顯等四個方面分析世界政黨政治的變化,強調要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産黨與世界其他政黨之間的交流,講好中國共産黨的成功故事。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房甯認為政黨的規模和政黨的功能存在相關性,但政黨數量與質量沒有正相關。中國共産黨要在政策、決策和實施層面嚴把規模,提升質量。北京師範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王炳林教授以保持解決大黨獨特難題的清醒和堅定為題,闡明大黨的獨有難題究竟是什麼、需要怎麼辦,認為堅持和加強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運用中國化和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來凝心鑄魂,健全自我革命的制度規範體系是解決大黨獨有難題的關鍵。山東師範大學原黨委書記商志曉教授認為,根據政黨政治的新形态、新發展、新範式,聚焦“新型政黨政治”主題進行學術讨論和理論研究,具有探索性和開拓性。中國共産黨的政治風範和為政品格,尤其是以中國新型政黨制度推動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現實努力和追求,無疑是新型政黨政治中具有典範性和代表性的,是新型政黨政治行為中最具說服力和影響力的實踐活動。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段勇教授以“新時代禮儀制度推進政治文明建設”為題,研究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禮儀制度與政治文明建設的共生互動關系,探求以新時代國家禮儀制度推進政治文明建設的基本路徑與方略對策,提升我國政治文明建設質量,是推進政治文明建設的新理論、新視角和新實踐,具有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特色優勢。全國黨建研究會秘書處辦公室劉源主任圍繞“中共黨史黨建學科”建設,認為要深刻認識黨建學科在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中的關鍵地位,黨建學科建設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重要論述為指導。中國人民大學周淑真教授在全面分析了世界政黨政治發展的基本态勢後,認為政黨品質和政黨政治運行質量成為影響國家興衰成敗的決定性因素。當前中國共産黨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最具優秀品質和運行最有質量的政黨,取得了巨大的政治成就,具有重要的世界意義。武漢大學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授、政黨研究所所長丁俊萍認為,中國共産黨領導塑造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特色和優勢,是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我們隻有堅持黨的全面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走向光明未來,中華民族才能迎來偉大複興。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結合黨的二十大文本,從使命倫理的價值承擔、把握規律的曆史主動、綜合創新的理論自覺、改造世界的實踐思維、自我革命的主體鍛造等方面,詳細闡述了“中國共産黨為什麼能?”這一核心命題。複旦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院長劉紅凜教授認為,技術革命是推動政黨政治變革與政黨轉型發展的原動力,政黨的轉型取決于科技革命導緻的生産力與生産關系的變革,惟有突破政黨本位,以政黨為中心,以國家社會本位才能深刻的揭示世界政黨發展轉型的根本原因。
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複旦大學教授桑玉成認為,“政黨治理”需要貫徹“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原則和精神,并從“全過程人民民主與政黨組織管理的内生關系”“政黨治理的制度化問題”等方面,提出了多個可供研究的重要理論命題。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林建華教授認為,一百多年來中國共産黨在中國大地上生動演繹了建黨并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等精彩三部曲,歸結起來的唯一主題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構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訴求和價值标識。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政黨研究所常務副所長臧秀玲認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和全過程人民民主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踐、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的必然産物,兩者在高度契合基礎上呈現出雙向塑造的互動關系,能夠有效推動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吉林大學匡亞明英才教授王立峰認為,完善黨的領導需要體制、制度與機制三個方面來實現,如在制度上,要把黨的領導制度納入國家法律和黨内法規之中等。中國浦東幹部學院副院長、一級巡視員劉靖北教授認為,中國新型政黨制度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政治理論,為世界政黨制度和人類政治文明做出了偉大貢獻,已經具體的、現實的、曆史的開啟了新型政黨政治的理論與實踐及其知識體系建構的曆史進程。澳門城市大學副校長、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教授認為,“中國式現代化”極大地體現了中國智慧和經驗,打破了發展中國家對西方式現代化的路徑依賴,從實踐層面破除了西方現代化模式的唯一性,從理論層面也打破了“西方中心主義”現代化理論的約束。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副院長、政黨治理研究中心主任高立偉教授以“新型政黨政治:以政黨領導與治理為中心的一種解釋”為主題,認為中國新型政黨政治理論及其實踐,存在着“政黨與自身之間的政黨治理”“政黨與政黨之間的多黨合作及其制度化”“政黨與國家之間的治國理政”等三個基本面向,其主要特征是“以政黨領導與治理為中心”。這種新型政黨政治,是代表人民利益、适合中國國情、運行高效有序的社會主義政黨政治,是一種深層次的政黨政治實踐新範式,展現了人民價值立場、文化内在生成、曆史必然選擇、國家民主實現、制度運行效能意義上的内在邏輯,曆史性和時代性的建構着新的自主的政黨政治知識體系和政治文明新形态,為世界政黨政治發展提供了新的理論及知識資源。上海市委黨校科研處處長、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副會長周敬青教授認為,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必先從嚴、從嚴必依法度,“自我革命”必須發揮黨的制度規範和界定的優勢、發揮黨的制度強制懲戒優勢、發揮黨的制度約束和監督等優勢。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所王海燕副教授從曆史和現實邏輯的角度闡述了在“中國式現代化”中堅持黨的領導重要性,強調必須堅持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确保擁有團結奮鬥的強大政治凝聚力和領導力。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張富文教授從“黨的自我革命戰略思想的時代出場、戰略指向、戰略定位”等維度,闡述了黨的自我革命戰略思想的核心内容,認為黨的自我革命戰略思想是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行動指南,是解決曆史周期率難題的時代性答案。 論壇由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21世紀馬克思主義研究所李海青教授主持閉幕式,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基金會秘書長薛偉江研究員緻閉幕詞,上海大學高立偉教授作論壇總結。他指出,本屆論壇迎來了政治學、中共黨史黨建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多學科知名專家學者,共同探讨大變局中的新型政黨政治命題,對于拓寬學科新視野、構建新知識、把握新方法,推進學科自主知識體系建構具有重要意義。論壇初步梳理了新型政黨政治的演進曆程、曆史經驗、發展邏輯、本質特征、世界意義等理論和現實問題。與會專家報告站位高、立意深、視野寬、觀點新、啟發大。未來我們要用大曆史觀、大時代觀、大知識觀以及大責任觀繼續深入探讨“新型政黨政治”這一學術命題,努力構建富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多學科交叉融合新型政黨政治學知識體系。(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姜劍、高立偉供稿)
|
上一條:2022年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專場成功舉辦
下一條:馬院守常黨支部開展紀念李大钊同志誕辰133周年主題黨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