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上大馬院組織思政課教師赴雲南和湘西進行社會考察和國情調研

創建時間:  2023/08/23  吳瓊   浏覽次數:   

為推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走深走實、見行見效,落實教育部關于高校思政課教師開展暑期社會實踐的要求,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提升思政課教學成效,今年8月,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兩支思政課教師暑期社會考察團,分别前往雲南和湖南湘西,深入開展實踐考察和國情調研活動。

尋訪紅色足迹庚續紅色基因

雲南省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塑了内容豐富、形态多樣且民族特色鮮明的紅色文化資源。考察調研團走進滇中和滇南地區,先後走訪參觀了雲南起義紀念館、雲南解放紀念館、中共雲南地下黨建黨舊址、雲南陸軍講武堂以及朱德舊居等地,更加直觀且細緻地學習了雲南省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鬥争曆程,及其之于新中國建立和發展的重要作用。在蒙自市,老師們參觀了西南聯大在蒙自地區的教學、活動遺址,再次深入學習了聯大厚重的學術精神與曆史貢獻。在文山州麻栗坡縣,老師們深度走訪麻栗坡的老山聖地,緬懷為祖國奉獻犧牲的前輩,追憶曆史、緬懷先烈。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素有“紅色湘西”之稱,這裡既是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之地,也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中心腹地,更是紅二方面軍的孕育之地。考察調研團來到紅色湘西的标志性的地點——賀龍公園,瞻仰賀龍銅像、在賀龍墓前緬懷革命烈士,之後沿着中國工農紅軍第二方面軍北上長征的出發地——湖南省桑植縣,探訪紅色足迹。考察團先後參觀考察了賀龍故居、張家界烈士陵園、慈利溪口鎮的紅軍醫院以及由賀龍元帥命名的“紅軍樹”等地,更加直觀深入地了解到革命先烈英勇不屈的先進事迹,為他們不顧個人生命、始終堅持理想信念的革命鬥志所折服。

二、考察鄉村振興典範 領會“精準扶貧”精神實質

為調研和考察祖國邊疆地區鄉村發展面貌,調研團來到了鄉村因“地”制宜求發展的代表地——普者黑村和仙人洞村。這是兩個典型的彜族村莊,風景優美、民族特色鮮明,在政府的引導下充分利用優越的自然生态、獨特的民族文化等優勢資源,積極探索并踐履“生态+旅遊”的多元發展之路。綠水青山環繞、紅瓦黃牆矗立……這是遠觀普者黑村和仙人洞村的直接印象;走進其中,便能夠發現紅瓦黃牆之下則是風格多樣、鮮花簇擁的民宿、餐館和購物小店等。在鄉村振興之路上,普者黑村和仙人洞村走出了特色和經驗,并取得顯著發展成果,促使調研團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理論産生了更加深刻地體悟,并對鄉村振興事業滿懷信心。

作為精準扶貧的首倡地,湖南省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從深度貧困到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從封閉保守落後到文明開放自信的曆史跨越和深刻轉變,創造了湘西苗寨千年發展史上的奇迹。調研團在實地考察中感受到,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堅持大力發展鄉村産業,特色種植、資源開發、鄉村旅遊等産業蓬勃發展,走上了一條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美麗鄉村與留住鄉愁結合,十八洞村先後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國家第一批傳統村落示範村”。調研團還前往另一個湘西脫貧攻堅的見證地——矮寨公路大橋,它是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高速通道,位于德夯大峽谷之上。矮寨大橋開通後,湘西成為往返湘渝的“驿站”,成為打通大西南的一個旅遊集散中心,也使湘西更好地融入湖南省4小時經濟圈。

三、深入少數民族聚居地體驗民族融合情

雲南是中國少數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在長期的生活實踐中以及民族政策的影響下,各民族之間團結友善、互鑒融通,“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調研團在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和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參觀時,各民族之間互鑒融通的美好景象促使老師們愈加深刻地意識到,各族人民在面臨“兩個大局”交織疊加的複雜情勢時,更應該在思想信念維度堅定認同民族政策、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生活實踐向度團結一緻、友愛互助、共同進步,進而“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

湘西調研團考察了湘西少數民族聚居地德夯苗寨。旅遊扶貧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德夯村以苗族風情為特色,積極發展特色村寨旅遊,不斷推出“百年路橋奇觀”“千年苗寨風情”“萬年峽谷風光”等特色文化旅遊品牌,吸引衆多國内外遊客。德夯村以“黨建+旅遊”同步聯動為方針,圍繞“六穩”“六保”為群衆創造就業崗位,結合德夯5A景區創立帶動村民30餘人實現就地務工,2014年至2020年累計脫貧49戶175人,人均純收入由2013年的1300元增加到6800元,實現全部脫貧。

四、學術交流促合作理論學習增信念

考察期間,考察團領隊之一,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挂職副院長、哲學系系主任劉小濤等四位老師前往雲南大學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并與一并到訪的内蒙古大學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師代表團,圍繞學院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與就業指導等展開交流。

劉小濤老師向雲南大學、内蒙古大學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的馬院同仁們,介紹了上海大學馬院的建設曆程與發展現狀,并積極地與兩所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馬院,就學生培養、學科發展、學習和貫徹“二十大精神”、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等話題,進行了深入探讨。三校之間,也通過此次交流加深了相互了解,為下一步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供稿人:徐苗、宋哲仁、袁曉晶、高紅明)

教師調研感悟

袁曉晶:

雲南考察的最大心得體會是要深入學習和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尤其是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毛澤東同志在1939年10月4日的《共産黨人》發刊詞中提到:“統一戰線”、“武裝鬥争”、“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産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統一戰線和武裝鬥争,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鬥争的統一戰線,而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鬥争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在雲南各地,我們都深刻地體會到了“統一戰線”的實踐價值與意義,在建水我們看到了百年壯族的世家,投入到早期的中共雲南地下黨組織的建設之中,積極支持黨的建設,組織武裝起義。在老山,我們體會到了和平年代,為了保護國家主權的完整與統一,人民解放軍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鬥争和英勇壯烈的犧牲。在聞一多光榮就義遺址,我們再次被這種革命的精神所打動。

徐苗:

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背景下,我跟随學院團隊參觀祖國東南邊疆地區。從雲南省省會昆明市到紅河哈尼族彜族自治州,再到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一路向東南,沿途真切體會到“各民族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感受到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普遍性地取得了顯著成果。學習參觀期間,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普者黑的“仙人洞村”——彜族撒尼人聚居村寨。據了解,該村寨20世紀90年代人均年收入300多元,為發展經濟、擺脫貧困,村民們因“地”制宜發展旅遊業,目前人均年收入突破5萬元。人民“口袋”鼓起來、“腦袋”富起來的客觀事實,表征着中國式現代化本質上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孫會岩:

在這些天的行程中收獲很多,其中到西南聯合大學舊址考察就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西南聯大隻存在了8年時間,卻培養出3800多位畢業生,其中有兩位諾貝爾獎得主、90位“兩院”院士和100多位知名人文學者。聯大的可貴之處,不僅在于它的求知熱忱和嚴謹學風,還在于它即使是在戰時環境下,也在努力探索“未來中國需要什麼樣的教育”這個命題。提到西南聯大的曆史,多數人想到的都是它的理想主義氣質,是它的萬千師生在戰争壓力下,堅持求學和科研的不屈精神。而在8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除了繼續緬懷西南聯大的教育成果,也可以從聯大師生的事迹中,獲得許多思考。平時,我們談論“通識教育”,關注的主要是知識結構。聯大的實踐則告訴我們,學生的人格培養,以及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同樣意義重大。另外,大學的意義,不僅在于傳授知識,它還是每位學生走向社會化的第一步,在完成學業的同時,關注象牙塔外的世界,關注更廣大的中國,同樣是聯大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産。

範鐵中

此次考察收獲頗豐,印象最深的就是有百年軍校、将帥搖籃之稱的雲南陸軍講武堂。雲南陸軍講武堂是對中國近代史産生過重要影響的早期著名軍事院校,在清朝末年,雲南陸軍講武堂與天津北洋講武堂、東北奉天講武堂并稱為三大講武堂;民國時期又與保定陸軍軍官學校、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齊名,并稱三大軍校。雲南陸軍講武堂師生在雲南辛亥革命、護國起義、北伐戰争、抗日戰争和解放戰争中為國家和民族做出了重大貢獻、湧現出一大批軍事統帥和軍事将領,可謂“帥星閃耀、名将輩出”。通過考察學習,使我對這段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為未來教學收集了更多的素材,我們要以革命先烈為榜樣,為國家培養更多人才而不斷努力奮鬥。

鮑建竹:

我在雲南師範大學參觀了西南聯大紀念館時看到了一張研究生招生簡章。我專門查看了哲學招生。想要報考的學生需要考五門課程,分别是,國文,英文作文及翻譯,邏輯,中國哲學史,西洋哲學史。這五門考試科目設計極其合理,語言、邏輯、寫作,中西哲學背景,全有了,值得我們現在的考試設計進行借鑒。由此,也能感受到老一輩學術人在當時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對學術的認真态度和堅守。

孫士慶:

登上麻栗坡老山主峰,親身感受當年中越争奪老山陣地驚心動魄的場景。登暸望塔、穿戰壕、蹲貓耳洞,追尋先烈足迹,讓我真切感受到當年戰士們在槍林彈雨中與越軍浴血奮戰的英雄氣概,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在今後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中要繼承革命傳統,弘揚革命精神,堅定理想信念,用實際行動告慰英靈,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貢獻力量。

宋哲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視曆史、研究曆史、借鑒曆史,可以給人類帶來更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在雲南起義紀念館、解放紀念館、雲南陸軍講武堂等地我加深了對雲南近代風起雲湧的革命鬥争和解放的曆史的了解;在蒙自的團山村、麻栗坡縣老山地區和仙人洞村我又切身感受着當前雲南鄉村振興的新變化,為雲南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不斷推進的城鄉發展新篇章而激動欣喜。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作為青年教師應把紅色精神和力量内化為履職盡責的動力,堅守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複興而團結奮鬥!

程娜:

這次調研我們來到了賀龍元帥的故居,參觀了賀龍紀念館、賀龍公園。通過多種方式的學習,我對賀龍同志無限忠誠、矢志不渝的堅定信念,胸懷坦蕩、顧全大局的崇高品德,心系群衆、平易近人的為民情懷,求真務實、勇于擔當的優良作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一生追求真理,把畢生的精力和心血都奉獻給了黨和人民。在戰争年代為人民的解放事業,英勇善戰,曆盡艱險,百折不撓;在和平時期,為社會主義建設嘔心瀝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賀龍元帥雖然離開了我們,但他的精神、信念、品德、忠誠、真理永遠在傳承,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張彥青

本次考察我們來到湖南省湘西自治州花垣縣十八洞村,親眼見證了精準扶貧的首倡地翻天覆地的改變,這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常用的經典案例。當新聞中、報道中、視頻中呈現的一切信息變為眼前現實,在十八洞村講解員的動情講述中感受着完成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标的曆史意義,在十八洞村村容村貌的巨大改變中我體悟到了中國共産黨人堅決打赢脫貧攻堅戰的決心與信心,在村民生活發生極大的變化中镌刻了中國共産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立場。這些親眼所見、親耳所聞将為之後的課程教學賦予更有力的能量。

艾慧

為期一周的湘西考察結束了,正所謂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整個行程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開拓視野、受益匪淺。參觀賀龍公園、祭掃賀龍墓、瞻仰賀龍銅像,重走金鞭溪的紅軍路、工農紅軍紅二方面軍出發地等等,回顧那段前赴後繼、浴血奮戰的峥嵘歲月。矮寨公路大橋、十八洞村,分别為湘西扶貧攻堅見證地和精準扶貧發源地,使我們親身體驗到精準扶貧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真實變化。新學期伊始,這些參觀的感受将成為課堂分享的内容,以更鮮活的形式有效融入教學,推動思政教育入腦、入心、入行。

申小翠

湘西考察也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之旅。曾在上課時講到過中國共産黨成功的密碼之一是因為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就是共産黨人的精神之鈣。理想信念之鈣的最初來源就是在紅軍長征途中。1935年12月22日,瓦屋塘戰鬥中紅5師師長賀炳炎右臂受傷,當時的醫療條件非常艱苦,就用手鋸給賀炳炎做了手術,整個過程賀炳炎嘴塞毛巾一聲不吭。術後,賀龍撿起一塊骨頭說:這就是共産黨人的骨頭,因為含鈣多,比石頭還硬。這次在紅二方面軍長征曆史陳列館中親眼看見了當時賀炳炎手術的手鋸、手術刀、盆和剪刀,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作為一名共産黨員,一定要向賀炳炎同志學習,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永不懈怠,堅定前行!

宋政超

跟着總書記的步伐看中國建設,我們的考察重要一站就是精準扶貧的首倡之地十八洞村,這裡如今早已舊貌換新顔,古樸的苗寨仍然保持着獨具特色的魅力,各項支持項目的建設又煥發着現代化的勃勃生機,山路雖曲折但嶄新道路上暢行的車輛讓它不再是山裡人走出大山看世界的阻礙,也不再是山外人進山看祖國發展成就惠及每一個角落的屏障。十年時間,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支持下,這裡成功摘掉貧困的帽子,走出一條“旅遊+”的路線,考察團隊看到了青山綠水,看到了精美的苗繡,也看到了新産業形态下當地人生活工作條件的極大改善。扶貧工作不僅僅是資金的支持,還必須是資源的利用與産業的激活,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精準扶貧成就讓人感受到國家發展的重要作用,也體會到社會主義建設惠及每一個人的實際意義。

楊超

一提起湘西,人們腦海裡閃現出的除了張家界的美景外,更多的是“剿匪”、“趕屍”、“土司”之類的詞。8月中旬,我随我們馬院十多位老師一起去了湘西,通過對湘西紅色資源的探訪,更多的是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受益匪淺。

體會之一:湘西也是一片紅色資源的沃土。這裡是紅二軍長征的出發地,這裡的百姓曾經為中國革命的勝利流盡了鮮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體會之二:中國革命的勝利來之不易,新中國建設的成就值得自豪。當年,紅二軍從這裡出發開始了艱苦的長征,曆經千辛萬苦,迎來了“日月換新天”。今天,從高鐵、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到城市建設,再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這裡的建設成就有目共睹。

體會之三:革命傳統教育必須加強。這次紅色之旅,我們老師包括我本人接受了一次深刻的革命傳統教育,同時,作為一名高校的思政課老師,也着實覺得身上責任重大。因為,當下一些大學生在愛國、在理想信念、在道德情操等等方面存在的種種問題和偏差,迫切需要正确的引導。我們思政課教師有責任将革命傳統教育融入自己的教學之中,引導大學生們樹立正确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抛棄傳統,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斷了自己的精神命脈。通過這次湘西考察,我覺得,思政課老師就應該多進行這樣的紅色之旅,不僅教育自己,更可以更好地教育學生。

王金偉

湖南是一個既具有光輝革命足迹,又具有新時代脫貧攻堅鮮明印記的地方。本次跟随學院思政課教師暑假考察團一行來到湖南湘西,瞻仰了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始人和主要領導者之一——賀龍元帥的故居和紀念館,從賀龍元帥“兩把菜刀鬧革命”的故事中深切感受到賀龍元帥的勇于奮鬥、不畏壓迫的精神。通過對湘西的深入考察,感受到湘西作為我國内陸多民族聚居地區,具有特殊的民族習俗和重要地位,深切感受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在少數民族地區的重大影響。湘西這片熱土在不同的曆史時期都發揮着極為重要的作用,無論是革命年代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今天,湘西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始終蘊含着開拓進取、敢為人先的精神品質。

曹青春

為期8天的湘西地區的考察學習,其中最打動我的就是來到了精準扶貧發源地十八洞村,參觀走訪完梨子寨,我非常感動也覺得無比幸福。自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十八洞村梨子寨以來,這裡的人們因地制宜發展種植、苗繡、鄉村旅遊等特色産業,實現了從“輸血”到“造血”的根本轉變,走出了一條脫貧緻富之路,并獲得了2021年由黨中央、國務院授予的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獎。當來到這裡親眼見到鄉親們住的房子及其配套措施,以及日常生活的場景,心裡感覺特别溫暖與踏實,真實地感受到精準扶貧政策從根子上改變了十八洞村人們的生活,讓他們過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

高紅明

湘西不僅擁有燦爛的少數民族文化,更是一個紅色資源頗多的革命老區。此次跟随學院思政課教師暑假考察團一行來到湖南湘西,令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将湘西革命老區思想政治資源融入民族地區特有的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使得調研考察本身成為一次思想政治的教育過程,不僅領略到不同民族獨具風格的文化魅力,同時還感受到湘西人民擁有的血性悍勇、勤勉耐勞。作為思想課教師,此次暑期社會考察,讓我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需要從思想觀念上強化社會主義意識形态教育,同時還應加理論與實踐基地相結合的教育方式,使得思想教育更加形象生動,也更加有成效。

上一條: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黨委舉行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專題民主生活會

下一條: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師生赴浙江湖州開展生态文明國情考察和實踐調研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