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北京大學郇慶治教授應邀到我校馬院作講座

創建時間:  2023/07/09  吳瓊   浏覽次數:   

7月5日,北京大學郇慶治教授應邀在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208會議室帶來題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話語和生态文明話語的聚合、張力與互鑒”主題講座。講座由葉海濤教授主持,部分教師及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參加。

郇慶治教授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生态文明及建設”話語體系以及“兩大話語的合流、張力與互鑒”的三個方面與在場師生進行了交流。

郇慶治教授指出,從“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理論”的曆史嬗變來看,盡管作為一種話語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在近年來反複被提及,但我們不應忘記從更為宏觀視野的“生态文明建設話語”中去理解和認知。當下,很多人似乎都認為“人與自然的現代化”已經成為一種既定事實,但事實上,這是一個進行時。特别是“獨特六觀”中“生态觀”的提出,是基于近代中國尤其是新中國建立以來經濟社會現代化曆史經驗總結反思的生态現代化觀,是對我國進入新時代以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宏偉藍圖的“美麗”目标任務的新構想遠景,也是我們面向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着的現代化發展綠色轉型或重塑大趨勢的理念認知與自覺追求。我們應該要明确“中國式現代化”概念或理論的既成性和建構性、現實性和未來性、國内立場和國際視野。

同時,郇慶治教授也對比了“生态文明建設話語”與“中國式現代化話語”的區别,他認為,“生态文明建設話語”,其思考或應對的“聚焦點”是生态文明建設或現代化發展的生态化,是一種自我反思性認知或内斂型戰略選擇,即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或文明生存問題。而“中國式現代化話語”,其思考或因對的“聚焦點”是推進我國現代化目标進程的路徑形式,更多是曆史現實經驗和國際比較基礎上的認知與戰略,對于自然生态規律和人與自然關系構型也是如此。郇慶治教授指出,一方面,“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式現代化”理論其實是“生态文明建設”話語或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主題或語境下的再叙述,另一方面,就話語理論本身及其深層意涵而言,作為一種綠色話語理論的生态文明(建設)顯然要承載着更多的生态考量和更大的變革潛能。

郇慶治教授講述完畢後,葉海濤教授就講座内容進行了總結,對生态文明建設話語與中國式現代化話語的互動關系提出了思考。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青年教師龐聰、高紅明、王國斌老師就“生态文明的概念界定”、“習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學理化闡釋”以及“生态文明建設與中國式現代化的關系”等問題進行了互動交流。

此次會議學理化闡釋了當代中國生态文明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基礎,進一步拓寬了上大馬院師生的研究視野,為多學科研究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打下了基石,取得了預期效果。(供稿:張青子衿)

上一條:萍鄉市安源區委組織部一行來我校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參訪交流

下一條: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無問西東”青年聊天室 第十二期順利舉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