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第七屆漁陽裡論壇暨“講好漁陽裡的故事:新時代視域下漁陽裡的研究與傳播創新”學術研讨會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成功舉辦。 本次論壇由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指導,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上海大學、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主辦,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漁陽裡研究專委會、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上海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承辦,上海大學直屬單位黨委、中共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機關舊址紀念館、上海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協作組、上海大學《開天辟地》課程組協辦。來自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上海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中共一大紀念館、中共上海市委黨校等單位的近70名黨史研究專家和學者參與本次論壇。 論壇開幕式由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副校長曾峻教授主持。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徐建剛教授、上海市委黨校研究室主任嚴愛雲教授、上海大學黨委副書記歐陽華教授出席會議并緻辭。徐建剛教授在回顧漁陽裡研究專委會成立曆史的基礎上指出,講好漁陽裡故事與中國共産黨的曆史密切相關,特别是把中國共産黨創建之前的重大曆史事件和漁陽裡具體的曆史空間相匹配是黨史學界研究的一大創新。嚴愛雲教授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弘揚傳承紅色文化為使命擔當,講深講透講活漁陽裡故事,加強漁陽裡的研究與傳播創新。歐陽華教授表示,漁陽裡是中共創建時期重要的核心活動區域,也是許多重要曆史人物的聚合點和重大曆史事件的發生地、見證地,漁陽裡時期的理論宣傳、人才培養、階級動員等多項工作與上海大學有着緊密的聯系,深入講好漁陽裡故事具有重要的曆史意義與現實價值。 主題報告階段由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主持工作副院長葉海濤教授主持,五位專家學者圍繞漁陽裡精神、偉大建黨精神、“一大”文件的文本分析、中國近代民族解放運動和館校融合的革命曆史資源保護應用實踐等主題深入研讨。上海曆史學會原會長、複旦大學曆史學系姜義華教授總結出漁陽裡精神就是不懈地救國救民的真理,概括了中國共産黨成立之初區别于其他政黨的根本特征,指出當今弘揚漁陽裡精神,要把人的發展、人的本質的提高、人真正的解放作為我們奮鬥的核心任務。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會長、上海大學忻平教授從建黨過程與偉大建黨精神的一緻性出發,指出偉大建黨精神的形成開啟了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式現代化的大幕,偉大建黨精神強化了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偉大建黨精神形成激發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曆史主動精神,在曆史細節把握的基礎上達到一種政治的高度和正确的宏觀思考。北京大學曆史學系原主任、北京大學曆史學系牛大勇教授通過對中共一大文件的文本分析,從九個方面闡明了對建黨史相關問題的鮮明觀點,進一步指出了中共建黨以後的發展戰略與策略。中共上海市委黨校原副校長朱華教授以中國近代民族解放運動與中國共産黨的初心為主題,從中國共産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出發,闡述民族覺醒與民族解放。中共一大紀念館黨委書記、館長,中共一、二、四大場館管理委員會秘書長薛峰老師以一大和上大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為例,介紹了館校融合的革命曆史資源保護應用實踐。 交流發言階段由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副院長、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執行院長高立偉教授主持。發言的七位專家學者從漁陽裡的人和事、漁陽裡精神的内涵價值、漁陽裡的創造創新等角度分别進行研究闡釋。教育部重點研究基地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師範大學蘇智良教授從維經斯基與漁陽裡追尋了一段建黨往事。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漁陽裡研究專委會主任、上海大學李瑊教授總結了“漁陽裡”的精神内涵和時代價值。上海市團校黨委書記、校長戴冰老師指出了精神動力視域下共青團為黨的精神譜系貢獻内容的價值意蘊。上海交通大學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教授高福進老師闡發了紅色禮儀源流與偉大建黨精神的關系。華東師範大學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中共黨史黨建系主任、《思想政治課研究》主編曹景文教授介紹了十月革命前社會主義思想傳入中國的主要途徑。軍事科學院黨的創新理論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楊威分享了新時代視域下中國共産黨早期組織的理論創新研究。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講師張永傑老師對中共中央機關長期駐紮上海的區位空間因素進行了分析。 論壇總結由中共上海市委黨校中共黨史教研部主任楊俊教授主持。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名譽會長、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張雲教授從漁陽裡精神、漁陽裡的人和事、漁陽裡的史料和具體應用等方面對論壇進行總結,并指出漁陽裡是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特别是中國創建史的豐富寶庫,需要進一步深化研究。 本次學術論壇邀請各位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共同交流新時代視域下漁陽裡的研究與傳播創新,對講好“漁陽裡的故事”,擦亮上海紅色名片,進一步深化漁陽裡曆史文化、精神内涵以及中國共産黨創建史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供稿:中共上海市委黨校 趙亞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