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典哲學的思想精神及其當代發展”學術會議于2023年11月4日在上海大學智庫樓302會議室順利召開。會議由上海大學文科處、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上海大學哲學系共同主辦。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複旦大學、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同濟大學、上海财經大學、上海師範大學、上海社科院、湖南大學、華僑大學、北方工業大學等全國多所高校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開幕式由上海大學哲學系副主任、副教授曾海龍主持,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主持工作副院長葉海濤教授緻歡迎辭。 會議主旨發言中,複旦大學的吳震教授以《王船山“體”的概念》為題做了報告;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的李清良教授作了《我國前春秋時期“知人”觀析論》的報告;上海師範大學的樊志輝教授作了《從學而到堯曰——古典士人的學問與實踐》的報告;同濟大學的陳徽教授議題為《郭象的“不治之治”思想及其虛無性》。主旨報告涵蓋了從先秦到明清之際,中國古典哲學思想的核心觀念,及其引發的當代反思,具有着很強的時代精神與創新意義。 在青年學者的專場讨論中,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的王正編審讨論了《呂氏春秋》中的生命觀,分析了先秦雜家融合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來自華僑大學國際儒學研究院的楊少涵教授考述了“庸”字的複雜來源,探源了“庸”的概念演變;來自華東師範大學的苟東鋒教授以孔子對名聲問題的思考為進路,讨論了“名”的問題;上海财經大學的王格副教授以中西古今之争為背景,分析了“理性”一詞進入中國哲學話語體系的過程與内涵;來自北京師範大學的崔曉姣老師議題為《<老子>哲學中的時間與曆史:以通行本及帛書<老子>第14、21章為例》,讨論了“時間”概念的超越性意義;北方工業大學的曹婉豐老師議題為《從<論六家要旨>到<漢書·藝文志>的思想變遷》,分析了文本寫作與思想價值之間的關聯。青年學者們對前沿問題的關注,極具時代價值和理論意義,凸顯了傳統學術的當代意義,反應出目前學術發展的新維度、新觀點。 華東師範大學的朱承教授、上海社科院的張志宏教授等人對以上精彩的學術報告進行了點評、提問和讨論。最後,BETVLCTOR伟德官方网站副教授袁曉晶進行了大會總結,指出本次會議中,學者議題包含古今中西,彰顯了本次會議的主題“中國古典哲學的思想精神及其現代發展”,反應出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并對各位學者的到來再次表示感謝。本次學術會議取得圓滿成功。(供稿:劉睿妍、李思玥) |
上一條:“高質量發展與中國式現代化”學術研讨會 ——暨上海大學政治經濟學第四期工作坊成功舉辦
下一條:“高校思政課與愛國主義教育”學術研讨會順利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