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五周年|上海大學思政課教師團隊風采展示: 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團隊

創建時間:  2024/03/29  吳瓊   浏覽次數: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決好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上海大學思想道德與法治教學團隊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精神,在學院黨委領導下,緊抓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機遇,切實推進思政課建設。目前,教學團隊共有成員18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講師12人,是一支職稱結構合理、業務素質優良的教師團隊。

一、強化思想引領作用,築牢思政課立德樹人根基

“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關鍵在發揮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深刻闡述了學校思想政治課的根本立場、使命任務、原則要求、重要保障,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産生了積極而深遠的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教師牢記總書記的囑托,深耕課堂教學,挖掘課程靈魂。在教學内容的設計上,嚴格遵守教材邏輯,緊緊圍繞黨的二十大報告精神,力求将黨的最新理論成果融入到課堂教學之中。教研部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積極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工作。教研部持續深化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改革,将思政課建設向縱深推進,努力打造教師有底氣、學生願意聽的“金課”。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黨支部獲得首批100家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上海大學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黨支部書記楊秀君工作室。團隊教師擔任或入選上海市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常務理事、上海市倫理學會常務理事、上海高校思政課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員、上海市志願者協會理事、上海市委和市教衛黨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專家宣講團成員等職務。

二、“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底蘊深厚、特色鮮明

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碩士、博士一體化培養模式,曆史底蘊悠久,特色鮮明,不斷解放思想,創新改革。通過引入案例教學、情景模拟、小組讨論等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注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在線課程、虛拟實驗室等,提高教學效果。陸續參與了大學生講思政課、思政課微視頻等一系列活動,團隊教師作為指導老師所指導的學生作品,在上海市獲得了多項獎勵。五年來,圍繞着核心課程“思想道德與法治”的建設,與其他教研部共同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1)、勞動理論教育課程等思政課程,在改革創新課程建設、提質培優師資隊伍建設方面,做出了諸多努力,并初見成效。2020年,陶倩教授領銜“高校思政課發揮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主陣地作用研究”獲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重大課題攻關項目立項;2021年,孫會岩副教授榮獲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展示活動一等獎;2022年青年教師徐苗獲得上海市高校思政課教師教學大比武二等獎等。

三、不斷提升教師教學科研素質,推動教師團隊高水平建設

教學團隊不斷推進教師在思政教育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教師的職責不僅在于傳授知識,更在于引導學生健康成長。我們要求教師不斷更新知識結構,提高業務素質,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同時,教師還應積極參與思政教育改革實踐,為培養優秀人才貢獻力量。一是形成了長期有效的集體備課制度,每個月通過集體備課,形成良好的學術讨論、教學促進的氛圍,針對教學過程中的難點重點,群策群力,大大提升了教學效果。二是加強教學與科研相結合,堅持使科研成果化為教學素材,進入課堂、進入教材、進入學生頭腦,在教學中努力闡釋清楚其中蘊含的學理,真正做到“堅持政治性與學理性相統一”。

三是進一步加強新進教師的幫帶制度,為每一位新進教師配備有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指導,有效地提升了新進教師快速适應崗位,明确自身職責,提升業務素質的目标。錄制微課和編輯視頻100多個,前後有5萬多名學生使用,産生廣泛影響,受到學生的一緻好評;搭建超星網絡平台,先後有2萬多名學生使用,産生了良好的使用效果,現在已成為課程延伸、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平台。2022年,“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被評為上海市重點課程;2023年,教研部老師獲得上海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項“黨的百年奮鬥曆史經驗融入高校思想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研究”課題等。

思想政治教育教研部堅持不懈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凝心鑄魂,引導廣大學生要深刻領悟“兩個确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把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融入到思想政治課程教學中來,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努力提高思政教育教學質量,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作出更大的貢獻。

上一條:全國首部思政課題材影片《我要當老師》在上海大學點映

下一條:革命先烈毛澤民外孫曹耘山老師走進我校思政課堂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