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術動态 - 正文

駱郁廷教授應邀為我部師生做《立足新時代,實現新使命》十九大精神主題宣講

創建時間:  2018/01/16  趙榮鋒   浏覽次數:   

2018年1月15日上午9點,教育部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武漢大學原黨委副書記駱郁廷教授應邀到社會科學學部為師生做《立足新時代,實現新使命》十九大精神主題宣講。我部邱仁富、申小翠、高立偉、劉錦老師以及部分博士碩士研究生參加了講座。此次講座由社會科學學部副主任陶倩主持。
首先,駱老師以毛澤東的一句詩詞"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鼈"概括了新時代的發展成就。經過抗美援朝、越南戰争、兩彈一星,中國人民真正的站起來了,再到逐漸建立起獨立的國民工業體系,到富起來最終強起來,中國的成就世人矚目。在這短短的幾十年裡,中國通過改革開放,綜合國力大大提升,GDP總量躍居世界第二,這些成就為新時代的開啟奠定了基礎。十八大以來的新成就是全方位、開創性的。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邁上新台階。教育模式已由精英化教育向大衆化教育轉變。同時,五年來的變革也是深層次、根本性的。發展由高速度轉向高質量,由粗放型發展轉向集約型發展。産業由制造轉向智造。中國由跟蹤轉向引領,從跟跑到并跑最後到領跑,這是一個質的飛躍。駱老師表示中國在世界經濟複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這樣極不平凡的環境下取得了如此極不平凡的成就是非常難得的。
然後,駱老師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概括了中國跨入發展的新時代。中國從什麼時候開始進入新時代的?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是為什麼主要矛盾卻變了?進入社會主義新的時代,主要依據有哪些?駱老師提出了三個問題,引發同學們的深入思考和讨論。在這三個問題之下,駱老師講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深刻内涵,包括三個"意味着"以及五個時期,并且詳細的講述了新時代的五大内涵:這個新時代的旗幟道路、曆史使命、根本任務以及精神力量和國際地位。同時,新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轉變,對于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的把握主要分為兩方面:一是美好生活需要,包括全體人民的需要,人民的全面需要以及不斷增長的需要。駱教授向大家重點講述了如何理解"美好生活",指出要以實踐以及發展的眼光看待,要腳踏實地,不能不切實際地空想。二是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駱老師通過列舉"一條線把中國分成了兩個世界"這個例子,形象生動的為大家講述了中國在經濟、政治、文化、生态各方面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
最後,駱老師以"喝令三山五嶽開道,我來了!"概括了我國實現曆史新使命的決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是新時代中國共産黨、中國人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曆史使命。今天,我們比曆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目标。但是新使命的實現并不會一帆風順,我們實現新時代的偉大夢想和曆史使命,不是敲鑼打鼓、輕輕松松就能實現的,必須進行偉大鬥争和艱苦努力!實現曆史新使命,在學科建設上也要努力,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以及一流人才,将人口資源優勢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乃至人才資源優勢。新時代青年的責任日益加強,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要培養擔當民族複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駱教授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通俗易懂,内涵豐富,為我部師生帶來了一場與衆不同的講座。令在場的師生受益匪淺,進一步加深了對黨的十九大報告的理解。
2017級碩士研究生葉倩

上一條:社科論壇第二零四講:“寬容原則及其辯護--從戴維森的視角看”

下一條:市委宣傳部輿情處屈濤老師受邀來我院做講座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