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學院新聞 - 正文

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五周年|上海大學思政課教師團隊風采展示: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教學團隊

創建時間:  2024/03/29  吳瓊   浏覽次數: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程教學團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為基礎,聚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曆史實踐與理論成果,不斷探索和推進該課程的研究和教學規律。課程教學團隊依托百年曆史的紅色學府,結合學院特色和學科優勢,整合優秀師資,重點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黨史黨建、意識形态等領域的教學與研究。課程教學團隊底蘊深厚、特色鮮明。

教學團隊情況

師資力量強,青年人才優。現有專任教師1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講師10人,獲得博士學位成員人數達88.8%。其中,既有業内資深專家,也有理論功底厚重、銳意進取的青年才俊。學科專業背景多樣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政治學、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政治教育、黨史黨建、社會學、生命倫理學、科學技術哲學等。師資專業素質好、教學基本功紮實、青年教師幹勁足。

課程建設特色做法:

課程建設除了常規的如集體備課和專家聽課、學生評課反饋等教學制度外,積極探索提高教學質量的教學方式方法。

一是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實踐教學相結合。開發和建設超星平台網絡教學課程,包括電子教材、視頻、案例、試題庫等,與時俱進及時更新教學資源。理論聯系實際,通過訪談、問卷、采訪先進典型、實地調查等,結合教學内容,學生撰寫調研報告書,制作宣傳作品,完成實踐教學任務。

二是科研支撐。教學團隊紮實推進有組織科研, 以教學需求為導向,深化理論研究,帶動支撐課堂教學。依托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基地、高校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分中心、上海大學中共黨史黨建研究院等科研平台,引導教師打破學科壁壘,整合學院優勢資源,推進科研高質量發展,涉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黨史黨建”“意識形态”“人工智能倫理”“生态文明”“鄉村治理”等諸多領域。教學與科研相互支撐、内在融合,為提升教學的理論深度和學術含量提供了有力的科研支撐。

三是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宣講相結合。團隊有多位教師是上海市、上海大學的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成員、上海市“紅途學苑”宣講成員,把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第一時間融入于學校思政課教學中,讓學生及時準确掌握黨的理論成果和報告精神,極大提高理論教學的時效性。

教學團隊教研成果:

教學與科研内在融合,教研成果豐碩。1人入選上海市高校思政課分教指委副主任委員,1人入選上海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名師,1人擔任上海市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智庫——強國戰略與話語權中心負責人、首席專家,2人擔任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1人擔任上海市黨建研究會科研院所專業委員會特聘研究員,1人擔任高校偉大建黨精神研究中心上海大學分中心研究員,2人入選百千萬人才省級人才。目前,在《馬克思主義研究》《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紅旗文稿》《道德與文明》《探索》《自然辯證法研究》等權威報刊發表學術論文百餘篇,其中部分文章被《新華文摘》《人大複印資料》等全文轉載或轉摘;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重點項目、一般項目、全國教育科學重點項目、教育部項目和省市社科規劃項目等40餘項;專著編著20餘部;獲教育部社科中心優秀論文成果、省市高校優秀教學成果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等一、二、三等獎勵10餘項;決策咨詢報告獲國家領導人、省部級部門采納或批示20餘件;1人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人獲上海市育才獎,1人獲上海市思政課教師大比武一等獎2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三等獎1次,1人獲上海大學教師教學創新大賽優勝獎。《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獲上海高校思政課“金課”、上海市一流本科課程。

上一條:革命先烈毛澤民外孫曹耘山老師走進我校思政課堂

下一條: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五周年|上海大學思政課教師團隊風采展示: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團隊

Baidu
sogou